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眼下正值求职季,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快就业、就好业。与此同时,人们也看到,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,有的黑中介昧着良心欺骗大学生,利用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收取各种费用;有的企业钻制度的空子,通过滥用和延长试用期达到“白用”人力资源的目的等。种种迹象提醒人们,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,还需及时向这些乱象“亮剑”。
高校毕业生涉世未深,更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套路和骗局。大学毕业生在招聘、面试、入职等过程中需提高警惕,避免“踩坑”。教育部门、高校等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指导,帮助毕业生分析常见的职场套路或骗局,了解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的求职注意事项,联合相关正规招聘平台多发布一些招聘岗位信息,助力毕业生规范就业、安全就业、放心就业。司法行政部门、工会等应通过常态化的“法治体检”帮助企业查找劳动管理、用人招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,引导企业规范招聘行为。劳动监察、公安等部门也要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,加大对毕业生求职季相关招聘主体、招聘信息、招聘行为的监督力度,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对调查属实的问题,依法曝光并追责。
帮助毕业生避免“踩坑”的同时,还要想办法降低就业门槛。平等就业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,然而在实际生活中,不少求职者被各种各样的不合理限制拦住脚步。一段时间以来,“只招男性”“非985和211学历不要”等,成了一些用人单位招聘的“硬杠杠”,甚至“能不能加班”“近期有没有生育计划”等,也被一些用人单位列入招聘考核范围内,成为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。消除不公平、不合理的就业歧视,需要建立健全促进平等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。监管部门要提高行政处罚力度,加大用人单位违法成本。前不久,人社部启动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,其中就包括依法整治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,进一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,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各种原因,一些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。然而,有的高校铤而走险给就业率“注水”,要求学生签订“山寨”三方协议,造成“纸面就业”的虚假繁荣。就业率是衡量学科专业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,高校可以通过这一指标了解就业市场,并作出及时调整,让专业设置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。如果就业数据造假,就会导致问题被掩盖在“漂亮”的报表下,甚至让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。高校就业率造假是对高校公信力的极大损害,有关管理部门需改革高校学生就业评价机制,指导高校将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。(杨丽)
关键词:
- 多方合力推动“就好业”——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④
- 美媒:信用评级遭下调体现美国政治领导力的失败
- 海河流域33座大型水库最大拦洪超21亿立方米
- 一加 Ace 2V 反向充电对电池有害吗
- 揭秘《黄帝内经》五运六气长寿之道,顺时养生宜品天山雪莲
- 工信部: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40%
- 越秀地产前7月合同销售921亿元 单月新增5宗地块
- 内蒙古!到!
- 全国百名主播打卡内蒙古乌拉盖草原
- 黑河:兴边富民展新颜
- 台风“卡努”将在东海南部海面回旋少动 6日趋向日本
- 韩媒:韩国一地铁站附近发生无差别持刀行凶事件,已致13人受伤
-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拟“过境”窜美答记者问
- 华虹公司:将于8月7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52元
- 8月3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
- 哈牡高速254公里附近路段坍塌 已有车辆坠落
- 长春一涵洞坍塌 一轿车被砸
- 风雨同路渡难关——记丰沙线三趟列车旅客滞留转移疏散
- 被困人员房顶等待,龙口救援队抵京冀首日救出202人
- 中国电节能技术协会执秘书龚:多措并举推动企业ESG国际化、金融化、标准化
